
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將作為未來兩岸民間高層經濟領域的對話平台,負責我方峰會籌設的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指出,重建台灣競爭力,是台灣參與區域整合前最迫切要解決的課題。
陳董透露,前副總統蕭萬長致力推動成立兩岸企業家峰會,就是盼搭建雙方高層次經濟領域對話,為兩岸產業優勢互補合作,發揮智庫平台效應。
參與區域整合 衝擊大
曾任經濟部長的陳瑞隆,是蕭萬長在台灣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的重要智囊推手,多邊經貿領域歷練豐富的他,對台灣面臨若不積極尋求參與區域整合,可能會陷入經濟邊陲化的危機,感受猶深;但他更清楚,若台灣產業本身競爭力不足,參與區域整合不但不是出路,反而是衝擊的開始。
陳董指出,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競爭力下降,如何提升產業自身競爭力,是台灣當前最迫切、也最重要的課題。因為參與區域整合,意味市場需更自由開放,但國內產業競爭力不提升,可能死得更快。
台灣市場規模小,大陸市場廣大,兩岸產業合作,若能建立經濟面高層次對話,透過溝通、協調、智庫研究等有序交流,一方面據此搭建兩岸產業優勢互補合作平台,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另方面對積極「走出去」的大陸企業,台灣產業也可以透過此形成策略聯盟的夥伴關係。
國經中心 陣容堅強
負責大陸方面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籌設事宜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是大陸在經貿領域的重要智庫,除現任理事長是前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外,包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老師厲以寧、前大陸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春正、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遵義、國開行董事長陳元、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國資委主任蔣潔敏等都是執行副理事長。現任祕書長魏建國,也是前商務部副部長。
魏建國8日在博鰲論壇一場「兩岸企業家圓桌會議」上就指出,該中心陣容堅強,從理事長、副理事長,具有部長或副部長資歷的就有1、20個人;他也希望透過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平台,讓兩岸產業可以聯手合作,共同走向世界。

旺報 【特派記者陳秀蘭/博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