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分類一覽 歷屆論壇共識結論 兩岸共通標準文本 合作備忘錄
![]() ![]() ![]() | 第15屆 - 2018 安徽合肥 總結共識結論_10組34項 一、智慧製造 1.完成《跨設備製造通訊標準-機器人與工具機的溝通介面》、《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兩項共通標準研製,在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上發佈。 2.《跨設備製造通訊標準-工具機對工具機的溝通介面》和《跨設備製造通訊標準-工具機對雲的通訊架構與資料模型》兩項標準名稱調整為《工具機(機床)信息模型》和《數控裝備(數值控制設備)互聯互通-通用技術要求》,雙方將持續推進標準研究。 3.開展協作機器人、基於機器視覺的在線檢測兩項共通標準研究。其中,雙方專家同步在IEEE推進基於機器視覺的在線檢測標準的研製。 4.根據已發佈和在研標準,持續更新兩岸名詞術語比對表。
二、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 1.推動兩岸在NB-IoT大規模應用的合作,在物聯網終端芯片/終端模組及各類物聯網終端領域加強信息溝通,推動雙方在產品定義、網絡部署及規模應用領域的交流與協作。 2.加強兩岸在5G小基站、5G终端/芯片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兩岸小基站產品、终端/芯片產品在應用場景,技術需求及產業合作等領域工作的開展。 3.推動無線接入網向更開放的方向演進,共同開展「開放型毫米波無線接入網技術」研究,發佈白皮書。 4.在5G毫米波應用領域開展合作,推動兩岸在頻譜規劃、國際標準共同推進等領域相互配合。
三、車聯網 1.在兩岸車聯網專家技術委員會討論的基礎上,繼續開展車聯網標準與產業的交流與合作。 2.持續加強在車聯網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模組與系統的技術應用發展及測試合作。 3.深化基於LTE的車聯網無線通訊技術(LTE-V2X)及5G車聯網無線通訊技術(5G-V2X)的共通標準及測試應用研究。 4.聯合開展車聯網與自動駕駛在場域測試、示範應用,以及信息安全之交流合作。
四、雲計算 1.編制應用案例5.0版本,聚焦雲計算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各領域,完善兩岸雲計算應用案例庫;持續對接兩岸產業合作需求,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實質落地。 2.研製《海峽兩岸雲計算術語對照》共通標準。 3.研製《整機櫃服務器供電子系統技術要求》共通標準。 4.推動兩岸開源社區融合與互動,分享兩岸開源技術與應用創新成果。
五、網絡演進 1.在邊緣計算/霧計算、網絡人工智慧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研討活動。 2.梳理邊緣計算/霧計算的典型應用場景和優秀案例。 3.開展邊緣計算/霧計算等領域的標準體系、共通標準和測試應用研究,探索開展互操作測試活動。 4.啟動長期網絡演進下的新網絡能力、新網絡服務、新網絡架構的研究。
六、服務應用 1.繼續收集和完善工業互聯網的實際應用案例,計畫在下一屆公佈案例彙編。 2.在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網絡互聯、設備互通、數據交換、平臺等方面進行優先順序排序,並按照優先順序順序開展共通標準研究工作。 3.繼續推動oneM2M與OCF(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開源社區技術報告的研製。
七、顯示技術與應用 1.制定透明顯示測試方法共通標準。 2.就車載顯示、觸控顯示、電子競技顯示器和AR/VR進行交流,探討共通標準制定的可行性。 3.跟蹤交流顯示領域國際標準。
八、太陽光電 1.依託兩岸光伏產業協會,繼續加強兩岸光伏產業的交流合作,並共同開展兩岸智慧光伏產業相關技術與共通標準研究。 2.共同推動光伏元件抗強風標準研究及水上光伏系統用浮體試驗方法標準研究,積極推動其在IEC/TC82及PVQAT之國際標準制定活動。 3.繼續推進《水上光伏系統用浮體》、《晶體矽雙面發電光伏元件電參數測試方法》、《PSC/OPV/DSC可靠性測試方法》、《光伏電池量子效率測試系統技術要求》等4項共通標準的研究。
九、LED半導體照明 1.探討LED顯示屏用LED共通標準制定的可行性。 2.針對辦公室與教室照明,共同探討智慧健康照明標準。 3.追蹤IEC照明系統標準,雙方進行合作探討
十、鋰離子電池 1.下屆論壇發佈《電力儲能系統用鋰離子單體電池和電池系統安全要求》共通標準。 2.開展梯次利用(汰役)動力鋰離子電池性能及剩餘壽命的評估方法研究。 |